我們不曾輸給年齡,只是敗給了時間。
我從來不認為年齡可以約束我們些什麼,
一直到現在都是這樣。
只是我開始認同,
時間會給我們上課,幫我們做很多選擇。
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種「曲線救國」。
後來我開始承認這些話了:
1.我想結婚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最後是真的和自己相愛的人成了一家子的。
但時間往前推個幾年,
一個兩個都是高呼「不愛不婚」,
那個時候別說真讓你和不愛的人結婚了,
就是讓你想想,你都覺得渾身不自在,
好似會要了你的命,別不承認。
可是後來呢,
和一個絕對算不上「愛」的人結婚,
吃喝拉撒都在一個屋子裡。
你會幫他洗內衣,
雖然你可能長這麼大都沒給自己的爸爸洗過內衣。
雖然他可能長這麼大都沒照顧過自己的媽媽的「不舒服」。
你們躺在一張床上,
早上睜眼看到的第一人就是他,
雖然可能半夜醒來看著他你都會好奇的回想「怎麼就是他了」。
你們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分享彼此的後半生,
到兩鬢斑白,金婚銀婚,
那個時候你可能早就已經不記得了,
當初你們會在一起,
可能只是因為他有一份穩定多金的工作,
可能只是因為他有房有車,
可能只是因為那天相親的時候對面坐的是他,
不是別人……
說白了,婚姻就這樣,
「不愛不婚」最後變成了一紙笑談,隨風飄散。
你回憶起來也只會感慨年輕真好,
什麼雄心壯志的話都敢說,僅此而已。
所以後來我們開始想結婚了,
不是因為歲數大了,
年齡到了,該結婚了。
這個社會沒有哪一條法律規定你多少歲就必須結婚了。
只是到了某個年紀,我們都開始變聰明了。
好像我們過了小學就開始不再相信童話故事了一樣,
白雪公主不是真的存在,
也沒有那樣的吻能夠起死回生。
而這個時候我們都成熟了,
歲月從不用年齡威逼,它的利器是回憶。
愛到最後,
幸運的人幸福了,不幸運的人看透了,
愛情和婚姻沒有必要聯繫。
可能我們只是都需要有那麼一個人陪伴在我們身邊,
哪怕和愛情無關。說一句「我想結婚了」,
這是大實話,並不丟人。
2.就算是很多年不聯繫也依然想念著的人是存在的。
學生時代,
我們總是喜歡三五成群的集體活動,尤其是女孩子。
大家津津樂道的是女孩子上廁所都要呼朋引伴,
其實沒什麼奇怪的,這就是那個時候的友情。
後來我交過許多朋友,
我們一起聊天,一起吃飯,一起喝酒,
一起分享各種開心不開心,
後來我們又和另一撥人一起聊天,
一起吃飯,一起喝酒,一起分享各種開心不開心。
身邊朋友換了一撥又一撥,
可是陪在你身邊的那個人真的就是最要好的那個人麼?不見得。
越長大就越習慣分離與距離,這是真的。
我們分別高中好友去不同城市讀大學,
分別大學好友去不同的城市謀生活,
我們漂在不同的地方,
見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
生活的分離帶來的聯繫變少,
直至消失殆盡,無可避免。
後來我身邊有很多朋友,
真心的,又或者是場面上的。
可是我還是無比思念,
某個人,在我身邊笑的像個傻逼。
你不會好奇他的生活,
他的一切,好像只有思念,
你們甚至不會聯繫,可是一提起那幾年,
腦海里毫無疑問,就是他了。
後來才知道,
就算是很多年不聯繫也依然想念著的人是存在的。
關於友情,關於愛情。
3.做不了戀人就做陌生人原來是真的。
分手的時候不管是和和氣氣還是歇斯底里,
毫無疑問內心早已扯破一張皮,
因為傷心又或者是憤怒。
但凡相愛的人,
分手之後都是沒辦法再做朋友的。
真正愛過的人,怎麼能做的了朋友?
那些和和氣氣分手的人,
嘴上說的漂亮繼續做朋友,
可是最後到底變成一句場面話。
誰還會主動聯繫呢?
滿滿的都是尷尬,最後失聯是早晚的事。
而那些撕破臉皮分手的人,更沒可能做朋友。
但撕破臉皮倒是更乾脆,這是真的。
最不要臉的莫過於一方痴心,
另一方卻不絕心。
打著所謂的「朋友」的幌子,
還在愛著,另一方如若不絕心,
那也不過就是打著朋友的旗號玩曖昧而已,更不堪。
歲月識人心。
要麼有情要麼無情,
要麼相守到老要麼就老死不相往來,
這是戀人的的選擇題,單選,沒法子。
可能我還會承認更多的東西,
這或許就是時間給我們的饋贈。
其實成熟並不是「以前得不到的現在不想要了」,
而是「從前和以後,我們想要的,
從來就不一樣,無關於得到與否」。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人生哲學,
以前不願相信的、不能相信的最後都讓我們啞口無言。
果然,那些風裡來雨裡去的歲月,
最終還是會教會我們一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