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話,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其實,在很多時候,人是可以貌相的。
有人曾說過:
「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
行者心之發,觀行而禍福可知。」
就是說有什麼樣的心境,就有什麼樣的面相。
一個人的修養、境界、胸懷、見識與作為
可以從一個人面相中看出來。
容乃天生,相貌特徵與父母的遺傳因素有關,
臉型身材與稟受的先天之氣有關,
但人的內心會隨閱歷而改變,
故而一個人的面貌氣質就是內心積累多少的直接體現。
南朝的劉義慶在他的《世說新語‧容止篇》裡講了一則故事,
魏王曹操將要接見匈奴的使者,
自認為自己形貌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