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問不傷,
有些話只適合沉默。
某種程度上,說與不說,天壤之別。
一語道破天機,未必都好。
別去問不該問的話,
別去嘗試打開別人不願意對你大開的心扉。
隱私永遠是除了他自設的密碼以外,誰都無法解碼的秘密。
你若真的想懂,只有一種方式可循,別去問,只能等。
別人願意說,你自然就會知道了。
我想說的其實就是,
你把他當成了心上重要的人,
關於他的喜怒哀樂都為之所動。
問題在於,別人並非把你當回事。
你看好別人,別人並非看好你;
你看高別人,別人並非看高你。
你縱然是多麼的掏心掏肺,
別人有可能覺得你另有企圖。
人性的複雜,
不是靠自己的認知可以衡量。
複雜,就是沒有具體標準化,
黑白與對錯,各抒已見。
尤為利益關係的爭執,
每個人的維繫立場大致上對立相悖。
這就是,
各自的原則問題,不容侵犯。
在每個人眼裡,是無比的神聖。
你別問,問太多連對錯都分不清,
不問不懂更安然。
若真問個究竟,儘管別人說了,那更不懂。
話,是人說。
只是,有了違心與扭曲,有了添油與加醋。
然後,認為懂得所有的話,
實際上那都不是人話,是鬼話。
詼諧的是別人不想說,你何必去問?
問來的鬼話,你懂了會心傷,那是自討苦吃。
說白了,別人不必要和你說真話,
原因是你在別人那裡還達不到與你如實對話的關係程度。
這就是周旋,
人往往就為周旋而神傷,
而憔悴,而惱恨。
你若非懂不可,結果愈發不懂。
別去問,尤其是別人不想說的話,
不必過度深究與你無關的話題。
別去問,就是識趣,
它是一問高深的處世學問。
聽,永遠高於問。
善聽的人,往往能走到真知灼見的幽深之處。
用善聽來思考,
像一個人需要懂得一個事。
他義無反顧一直走啊走,
走進幽深的通道里,
帶著思考,帶著剖析,
哪段路有個坑,有幾株花草,有幾扇門窗,
反覆行走之後對這條路的點點滴滴都已了如指掌。
因為堅持,因為思考,
他就是在這個不用去問卻又最瞭然於心的人。
然而,問得太多大致上借於他人口唇之上得知,
不加于思考,信以為真。
然而,並非如此。
識趣的人懂得察言觀色,
因此說話適可而止,做事恰到好處。
用心相待的人,你不用問。
他會說,你若不想懂,他更會給你懂。
這樣說明了不是你想知道,
是他願意把心來與你置腹。
最相信你的人那裡,
一定能讓他足夠的放心踏實,
所以,彼此間從來沒有掖著藏著的話。
相對的世界裡坦坦蕩蕩,開誠布公。
愈是想從他人處得知的一些話,愈是難分虛實。
於是在這本來就不完整的鳳毛麟角里尋找殘缺不全的拼湊,
不痛不癢中不清不楚。
心結太多幾乎是自已親手來縛綁,
也唯有自己才能解脫。
別去問,留人一線,名自相寬。
別去問,以免也是,茫茫相寬。
掏心的話,只說給相對可以掏心的人聽。
掏肺的事,只能是相應可以掏肺的人做。
人,並不都是複雜,複雜的是按捺不住那顆蠢蠢欲動的心。
在別人那裡得不到知情,就在自己的生活里糊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