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角度來說,疾病是一種祝福——它及時提醒我們,
我們的某些做法正在與我們自己的和諧本性相沖突。
疾病讓我們意識到這種沖突,
從而改變錯誤的做法,
讓我們在自我治愈的過程中變得更加睿智。
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
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任何情緒一旦過度,
都會影響氣的運行。
憤怒的情緒會讓氣往上湧,
興奮的情緒會讓氣的運行渙散。
悲傷的情緒會讓氣的運行消沉。
人悲傷的時候肺葉會張開,
心跳會加速,人就容易抽泣,
但此時心肺之氣受阻,
熱氣不能散發,氣便消沉下來。
恐懼會讓人的氣往下走,一下子集中在腎,
腎一時承受不住,就會腎氣不固。
驚慌會讓人的氣四處亂走,六神無主。
憂思會讓人氣結。
憂思過了頭,脾氣就會郁結,
常茶飯不思,胸脹肋痛,還會傷胃。
當憂思、悲傷和恐懼成為習慣時,
疾病就離我們不遠了。
養生沒有秘訣,關鍵是要想得通,
不哀悼過去,不擔心未來,
用真誠和智慧之心好好活在當下。
一個人將很多事情看穿了,
就能做到恬淡虛無,真氣就會順暢,
而百病不生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