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完美,
十全十美只存在於人的心中。
苛求完美的人,是在自討沒趣,自尋煩惱。
接受不完美,承認不完美才是正確的生活態度。
快樂不在於完美,
而在於嚴格區分缺憾與懲罰:
既不因自己的缺憾而懲罰別人,
也不因別人的缺憾而懲罰自己,
更不用自己的缺憾來懲罰自己。
有一次,約翰要在客廳里釘一幅畫,請鄰居來幫忙。
畫已經在牆上扶好,正準備釘釘子,
鄰居說:「這樣不好,最好釘兩個木塊,把畫掛上面。」
約翰遵循他的意見,讓他幫著去找木塊。
木塊很快找來了,正要釘的時候,
鄰居突然說:「等一等,木塊有點大,最好能鋸掉點兒。」
於是便四處去找鋸子。
找來鋸子,還沒有鋸兩下,
鄰居又說:「不行,這鋸子太鈍了,得磨一磨。」
鄰居家有一把銼刀,銼刀拿來了,
他又發現銼刀沒有把柄。
為了給銼刀安把柄,
他又去校園邊的一個灌木叢里尋找小樹。
要砍下小樹時,
他又發現那把生滿老銹的斧頭實在是不能用。
他又找來磨刀石,可為了固定住磨刀石,
必須得製作幾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條。
為此他又到校外去找一位木匠,
說木匠家有一根現成的木條。
然而,這一走,就再也沒見他回來。
最後,至於那幅畫,
約翰還是一邊一個釘子把它釘在了牆上。
下午再見到鄰居的時候,是在街上,
他正在幫木匠從五交化商店裡往外抬一台笨重的電鋸。
我們必須明白,
真、善、美是人世間永恆的話題,
但是正因其永恆,也顯得如此朦朧。
如果說真誠和善良還有著近似的標準的話,
那麼美完全是一個模糊不清的概念,
甚至說一個人有一個標準也不為過。
完美是不存在的。
如果生活中,我們一再苛求完美,
不但不會實現,還會徒增煩惱,
使本來快樂的人生變得很憂鬱。
智者並不擁有他人所不及的天賦,
他們的高明之處在於,
能夠把不完美的一切儘可能利用起來,
儘可能地實現圓滿。
「不完美是做人的代價,也是做人的本質。」上帝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