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有兩件事,
忙著生或者忙著死。
其實,人活著的方式並不是一樣的,
應該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活著
這種活著,有兩種情況:
終日為滿足吃穿而忙碌奔波。
贍養老人,撫養孩子,養家糊口,
每日擔心衣食之累。
純粹為了存活下去而算計而忙碌。
忙碌的結果是勉強果腹,
甚至溫飽是一種追求和奢望,
小康就是遙不可及的理想了。
就國情而言,
處於這種境況的是我國的基本群體。
他們不是改革的受益者,而是犧牲者。
在企業的轉型改制的過程中,
他們下崗了,買斷了,失業了,自謀職業了。
別無長項,只能逆來順受,隨遇而安,
沒有怨言也不敢有怨言,
不去反抗甚至不懂反抗,
他們擁有極強的生命力。
“活著”的這個群體是社會構成的基礎,
他們處於金字塔底部,所佔比例最大。
他們如工蜂如螞蟻如棋子,茫茫無數,
辛勤耕耘,默默無聞,任人擺佈。
他們不是“人才”而是“人力”,
不是“勞心者”而是“勞力者”。
在社會結構上,
他們不為人注意,也不想為人注意。
他們極其容易被遺忘。
但是,他們是社會的組成部分,
沒有他們,整個社會便會陷入癱瘓,甚至滅亡。
不為生計擔憂忙碌,
甚至可以說物質生活優越。
但他們只是生理上的活著,
或只是一種事實存在。
這些人信奉“好死不如賴活著”,
這些人往往自詡為“新潮”“前衛”“與世界接軌”,
他們之中有些人極其容易淪為生事的根源,
家庭的拖累,社會的渣滓。
第二個層次:體面地活著
體面是什麼?體面是光榮,
光彩,榮耀;體面是不卑不亢,
得體大方,氣質高貴。
體面是不邋遢,不寒磣,不寒酸,
不丟人,不尷尬,不委瑣。
體面不是衣著光鮮,不是雍容富貴,
不是虛榮浮華,不是物質層面的東西。
體面是一種感覺,
一種能引發自尊並為此愜意的感覺。
體面不是“裝酷”,不是張揚,不是炫耀,
而是一種自信,一種從容,一種高貴氣質,
是尊嚴的一種外在表現及自然流露。
體面地活著,是莊重的活著,尊嚴地活著,
有價值地活著,受人尊重的活著,遵守規則地活著。
最起碼是有尊嚴,不需要別人憐憫和同情,
不需要別人特別的關心和照顧,
更不需要別人的施捨與救濟。
有很多錢不等於擁有體面,
沒有很多錢也不等於不體面。
一句話,體面不體面,與身份高低無關,
與光鮮華美無關,與錢多錢少無關,
與形體相貌無關。富而不驕體面,官而不傲體面,
貧而不卑也體面,殘疾而不淪落也體面。
體面是高貴的。我相信,只要是正常人,
誰都不會厭惡體面,拒絕體面,
都想體面地活著。
然而,活得是不是體面,
不是你自己說了算,要考別人來評判。
我想我們都能約束自己,
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活得體面的人。
第三個層次: 明白地活著
屬於精神層面的活著。
明白地活著就是有追求地活著。
有信仰,有理想,有追求,有事業。
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業和安排,
並為此進行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奮鬥。
他們精神生活豐富,
不浪費時間,不浪費精力,
每天都做自己想做而又能做的事業。
要想明白地活著,就要弄清楚“明白”的是什麼。
“明白”的是什麼呢?歸根結底,
人生有兩個根本的問題——“怎麼活”,
“怎麼死”須要參透。
參透了這兩個問題,才能活得有價值有意義,
才能活得明白活出檔次。
古今中外活得明白的人當中,
無論大人物還是小人物,
無一例外,他們都有一雙慧眼,
都將這兩個問題弄得“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真真切切”,並躬身實踐。
生命是神聖的,不可褻瀆的,
不可揮霍荒廢的。
明白地活著就能“流芳百世”,
不明不白地活著就可能“遺臭萬年”,
混混噩噩活著就要默默無聞湮沒在茫茫空間而不留痕跡。
我們好不容易活了一回,
總得珍惜生命,活得明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