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

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

為什麽有些人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一位網友一語道破:「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

外向的人喜歡呆在人群中,

而且享受成為焦點的感覺。

內向的人更喜歡獨處,

或者只喜歡與一個或者一小群其他人呆在一起。

為什麽有些人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1. 不是孤僻,而是選擇性的進行社交。

當你覺得別人獨來獨往,

並不意味著他沒有自己的交際圈。

也有可能只是你還沒有進入他的交際圈。

隨著年齡的增長,

我們經曆的東西越來越多,

我們慢慢地清楚的知道,

哪些人值得我們花時間去交往,

而哪些人只是泛泛之交。

一切交往的前提都取決于周圍的人是否對你的胃口。

之前看到一句話,

「只對一部分人溫柔,剩下的看心情!」

感覺深以為然。

 

2. 獨來獨往是為了留給自己更多的時間。

與人交往久了,多了以後,

我們都或多或少會感到疲倦。

畢竟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而我們前進的步調也是有所不同的。

 

無論你在工作還是在上學,

是否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誰要去吃飯?」

「我,等我五分鍾。」

二十分鍾過去,「好了,我們走吧。」

其實我已經餓過頭了……

也許一次兩次,我們都能接受,

可是遇到這樣的情況次數多了呢?

上學時,物理老師的一句話讓我直到今日還記憶猶新。

「如果把那些等人的時間,都用起來,我不知道能做多少事情了。」

當時還年幼的我覺得老師怎麽這麽冷漠,

可今日回想來看,這

其實只是因為我們每人的步調不同罷了。

我們總需要充足的獨處時間來平複與人交往後的疲倦,

以及恢複與人交往後耗費的精力。

或者拿這些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以自己的步調來確定是否需要預留更多的時間給自己。

 

3. 友善的人,也同時是個內向的人。

這樣的人可以是很友善,

因為教育環境、家庭影響,

讓他成為不是一個粗魯的人,

良好的習慣趨勢他不能冷漠待人。

但是他性格一個內向的人。

更喜歡獨處,

不喜歡過多的與人相處,

不喜歡過多的社交。

 

因為對于內向的人來說,

對獨處的渴望不僅僅是偏好,

這還影響到健康和心情。

內向者因為社交壓力和溝通需要消耗很多能量,

所以需要時間來獨自恢複。

長期的壓抑會讓負面的情緒積累,

從而引發更大的反應。

 

最後,我想說,

社交的幸福感,

是來自於社交的質量,而非數量,

來自於溝通的深度,而非頻率。

我並非獨來獨往,

而是更注重朋友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