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妒心是一把雙面刃,妒嫉別人時,也在傷害自己!

妒嫉心,

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心理本能。

當人們擁有相似的

生活背景、教育背景、社會背景時,

就容易產生同等水平,

必須有同等成就的邏輯思維。

而現實卻並非如此。

妒嫉心,就是不斷在自己傷口上灑鹽巴,

這樣是不可能快樂的。

 

我們會妒嫉別人的快樂,

卻不會去妒嫉他的不快樂。

這豈不很荒謬?

希望他人快樂難道不該是很自然的事嗎?

為什麼別人快樂會令自己不安?

為什麼別人有好的特質,

我們心中居然會升起敵意?

嫉妒的相反,就是不論大小、

能夠隨喜於他人的喜悅。

他人的快樂,變成自己的快樂。

善嫉者不但在精神上備受折磨,

醫學研究也證實,妒嫉會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

導致免疫力下降,進而危害身體健康。

儘管多數人明白這點,但很多時候,

嫉妒心還是油然而生,攪得人心血沸騰。

妒嫉心是多麼奇異的情緒,

 

自己不如人,「羨慕妒嫉恨」!

我們常常因為看到他人的外貌、

才氣、家境、榮譽、地位等因素,

都處在高於自己的優勢時,

感到煩躁不安,怨天尤人,

甚至心生忌恨,有一句流行語叫「羨慕妒嫉恨」。

羨慕:看到別人有的特長或好處,也希望自己擁有;

嫉妒:對才能、名譽、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氣;

恨:仇視、敵對。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因此,嫉妒可分為良性忌妒和惡性忌妒 2 種。

 

心胸寬闊、有自知之明的人,

會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從別人的優秀中反思自己的不足,

並以此作為提高自己的動力,

為自己的人生畫卷添上一筆自尊的色彩。

此為良性嫉妒,於人於己都有好處。

從另一個角度看,

良性妒嫉還促進良性的競爭,

推動社會不斷進步。

 

心胸狹隘、迷失自我的人,

往往會主觀的去評判客觀事實。

他只看到別人頭上的光環,

卻看不到別人為之付出的努力。

所以,他一味地怨天公不公平、恨神明不相助,

心裡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我就不如他?」

如此這般,擾亂了自己的心智,

挫傷了自己的意志,

還有可能做出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