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裡,
我們其實面對著各式各樣的衝突。
家人間生活習慣的差異、朋友之間價值觀的不同、伴侶想法上的摩擦,
都可能是每次爭吵的導火線。
而若是其中一方的表情或說話語氣改變,
就更容易演變成一次激烈的爭執。
這時我們都希望自己有高EQ,
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並好好地跟對方溝通。
以下六個能夠解決衝突的好方法,
讓都只在乎自己的想法或利益的雙方,
避免導致不滿情緒越升越高,
最終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
1. 沉默不一定是金
有時候,
打破僵局的第一句話往往非常難以說出口,
但你應該謹慎思考,
一直和對方冷戰而不願與其溝通的後果為何?
如果你不適時為自己的利益或意見發聲,
你是否會因此錯失良機,反而損失更多?
因此在必要時候,
你應該拿出你的自信來,
鼓起勇氣與對方進行一場和平的溝通談話吧!
2. 用「而且」(and)來代替「可是」(but)
例如,
你的夥伴想將大部分的預算運用在行銷活動上,
但你擔心這樣的作法可能會使整個團隊沒有額外的預算來招募新成員。
這時你與其說:「我知道你要把錢用在行銷活動上,可是我們也要招募新成員!」
倒不如換成:「我能理解你想將預算花在行銷活動上,而且我們同時也需要一位新成員,因此……」
改變看似不大,
但前者的說法會讓對方感覺你貶低且拒絕了他/她的想法,
而後者的說法較像是你在衡量整體利弊過後所提出的改善建議,
而能與對方的想法進行相互協調。
3. 使用「假設說法」
當你要出言捍衛自己的意見,
又不希望聽起來像是在否定他人的想法時,
你可以嘗試使用「假設說法」。
例如,如果你想表達「你對新產品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你完全忽視業務部門的運作模式」
但又不希望如此直接時,
你可以選擇提出假設問題:「那你認為我們的業務部門會如何販賣這項新產品呢?」
藉由把問題丟回去,
讓對方能就其原本的想法去解釋,
說不定他/她早已構想出解決方式,
或是會自己發現這個想法的缺失。
而無論結果如何,
你都並未與對方正面衝突,
而且也給對方「你正在幫助他/她更完善這個想法」的感受。
4. 不要使用絕對性的字眼
人並不是只有單一面向,
因此在衝突時脫口而出「你總是這麼不切實際!」、「你從不為團隊付出心力!」
這樣妄下評斷的話語時,
只會讓人火冒三丈,
進而拒絕接受你的任何建議。
相反地,你應該把重點放在已經發生的事實之上。
例如對方時常遲到,
你就可以選擇這樣說:「你最近幾次都遲到超過半小時。」而非「你每次都遲到!」
5. 問對問題,直到深入核心
在你還不了解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動機之前,
貿然地對他/她的想法做出評論,
通常只會火上加油,
讓對方覺得自己不受尊重與被輕視。
與其直白地指出每個缺點,
不如試著詢問:「為什麼你選擇採取這種方式?」、「你希望達成的目標為何?」
不僅能讓對方有機會好好闡述內心真正的想法,
同時他/她也會因此對你產生信任,
因為你希望能更了解他/她的想法。
6. 提出解決方式
如果你只是批評或拒絕某個人的提議,
而不提出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法,
只會讓別人覺得你是在故意和對方唱反調。
你可以試著這樣說:「你的想法很不錯,但可能有幾個潛在的問題。然而,我們可以用這些方式去解決那些問題……」
如果你能順道提出一個實際的方式,
來解決眼前問題或對方想法上的缺陷,
這會讓你展現出「你是希望與對方攜手合作」的態度。